故乡的柑橘是秋天的颜色

2019-10-08 10:54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荏苒 文/摄 编辑 王秀华

  一入金秋,我县水果相继成熟,而本地早、大分等成了第一批成熟的柑橘。国庆长假期间,不少家长带上孩子,在青黄相映的橘园里摘下一篮篮酸甜,留下一串串清亮的笑声。而这金黄、酸甜的柑橘,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浓浓乡情?

  

采摘游

  

  (一)

  在万全镇郑楼社区平阳吉远家庭农场内,一颗颗黄灿灿的果实饱满圆润,压得枝条垂坠而下。这个农场大部分是大分橘,属于特早橘。到了下午,工人们戴上帽子、手套、袖套,全副武装后,拎上水桶就钻进树丛间,开始了忙碌的采摘工作。日头逐渐西斜时,农场里传来了孩子的欢叫声,接着就是大人们耐心的叮嘱声,大概是农场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来了。果然,不一会儿,农场各个角落传出了欢笑声,偶尔还能在树丛间听见几声鸡叫,那是顽皮的孩子放下手中的剪刀,将目标对准了可爱的小鸡。

  农场经营者施昌欢告诉记者,附近还有不少橘园。十多年前,村里人同时种下了橘子树,所以橘子树的年龄都差不多。当时,大家只是为着将荒废的地利用起来,没想到这里的水土很适合橘子树的生长,结出的果子甜度高、口感好。橘子的收成有大年和小年之分,一般每亩能收2000公斤至3000公斤。早橘的价格较高,一公斤能买到十几元,这为种植户们带来了不少收入。

  这里的农场经过长期打理,园子里平整干净,园外的水泥路平坦宽阔,直直通向104国道,因此前来采摘的游客不少。施昌欢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他和父母、兄弟们一起除荒草、开水沟、堆肥、扎篱笆……十几年的精心打理,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施昌欢的岳父李启多老人今年75岁,是鳌江镇五板桥人,现在和女婿、儿子们一起打理平阳吉远家庭农场。他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指着边上的100多株果树介绍:“这里种的都是红美人,它最是贵气,容易裂果,很难打理,价格也最高。过了10月份,红美人就会成熟。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就带着狗,睡在棚子里,日夜守着它们。”走了一会儿,李启多老人指着一串橘子说:“橘子好不好吃,主要看果肉紧不紧实,紧实的果子多汁,而底部自然泛黄的橘子最是甜蜜。”

  2013年,橘子树结果的第一年,施昌欢一家遇到了销售问题。他们在鳌江菜场租下摊位,消化库存的同时也积累客户资源。没多久,就有不少人通过QQ、电话找上了他。如今,批发市场和网络销售是他的主要销售路径,特别是微商代销。网络销售为果园经营户打开了销售渠道,依靠订单形式,即摘即卖,大大降低了因烂果造成的损失。

  不同于平阳吉远家庭农场,绿翔农业观光园位于昆阳镇石塘社区溪坑店村岭下自然村的山上。相对来说,这里的交通不如平地种植园方便,但山地里结出的果子却别有一番风味,甜度高、果香浓郁,果肉口感也好。该种植园李先生告诉记者,这片果园有50来亩都种上了“本地早”,这种橘子成熟早,头一批出现在市场的水果也卖得起价格。虽然前来采摘的游客少了,但是附近村民过来称个二十来斤存着吃的也不少,而大部分的橘子则都送到了批发商手里。

  

本地早

  

  (二)

  据《平阳县志》记载,我县柑橘栽培历史悠久,品类也较多,金柑、乳柑、海红柑、橙、朱柑、金橘、绿橘均有零星栽培。建国后,柑橘种植数量增加。1978年以后,柑橘种植数量迅速上升。1980年,种植面积有9835亩,产量426吨。1988年7067亩,产量达399吨。其中,温州蜜柑占72.2%,瓯柑占12.8%,橘占11.2%,柑、甜橙、朱栾、本地早等也有少量栽培。

  李启多老人告诉记者:“过去,五板桥种橘子是出了名的。大面积栽种、散种都有,最不济的,门前门后也总有一两棵果树。只种一两棵的多半是自己家里吃的。我虽然种了3亩橘子树,但都卖给了别人,自己是舍不得吃的。有些烂了的橘子卖不掉,就拿过来自己吃。那时候的橘子每斤能卖到4元,可比现在卖得起价格。”李启多老人告诉记者,他30多岁的时候,种了近三亩中熟蜜橘。那时候没有技术人员指导,他只能向出售果苗的人请教种植方法,回去后再摸索着种植。而现在,他和家人们的农场每年都能得到县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李启多老人告诉记者,过去没有使用化肥,为了能结出好果子,村民们就将粪便埋在树底下。而到了收获季节,人们就将摘好的橘子放进箩筐,再将箩筐挑上板车,最后用板车将橘子运回家中,路途远的就装到船上走水路,来回折腾了好半天才将橘子送到目的地,更别说运到市场上去卖了。

  据了解,目前我县上规模的柑橘种植园有30多个,在昆阳镇、鳌江镇、水头镇、萧江镇、万全镇、腾蛟镇、麻步镇、凤卧镇等均有分布。2019年浙江省柑橘产销调查表显示,大面积种植的柑橘种类有十多种,其中有瓯柑、文旦、脐橙、葡萄柚、三红蜜柚、红心柚、柑橘、芦柑、茂谷柑、尤良、红美人等。而在这些柑橘中,红美人的价格最高,特早熟的温州蜜柑排第三位。

  

采摘忙

  

  (三)

  说起橘子的故事,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冰心的《小橘灯》。那盏散发着暖暖光亮的小橘灯,总是牵引着孩童时的心,为儿时的我们照亮回家的那条小路。

  读过《小橘灯》的孩子几乎都曾因为那个温暖的故事感动过,也曾照着它的样子做过小橘灯。家住万全镇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读到过《小橘灯》了,只记得那天一回家就让妈妈买橘子。吃橘子的时候,我很小心,生怕把橘子皮弄破了。在橘皮上钻出洞后,我用绳子吊了橘子皮,上面绑了小木棒,在橘皮里面放了一支短短的蜡烛。我失败了好几次,才终于做了一个样子有点丑的橘子灯。第二天带到学校里,发现很多同学都回家做了橘子灯,我们几个住得近的就约好晚上一起提出来玩。”

  

查看长势

  

  过去,人们吃用的东西不多,即使是现在最常见的橘子,一般家庭也不能天天吃到。所有的东西都被充分利用,橘子也不例外。橘子肉直接吃,橘子皮被大人们收起来,摆在窗台上晒干,就成了陈皮。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症。李启多老人告诉记者,在他年轻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药材厂的人过来收橘皮。那时候村里种橘子的人多,家家户户吃橘子的时候都会刻意留下橘皮,等着换钱。

  家住昆阳镇的叶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我体质比较弱。母亲是个讲究的人,她担心中药吃坏了我的身子,就把橘子皮切丝晒干,装在罐子里。等入了冬,她就隔三差五地泡茶给我喝。橘子皮的辛香味化在了水里,一碗喝完,全身都暖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中的水果总是只有那么几样,而柑橘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了。它那酸甜的滋味正是那个艰苦年代里,大人和孩子们的提味剂,而它那金黄的颜色,不正象征着今天生活的美好、红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