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间银行情

2019-09-27 11:24 来源:平阳新闻网

  郑小同

  “我长大了要到银行工作。”孙子说。

  暑假,上小学的孙子和他的同学们,经由学校安排去了温州招商银行,参加“小小银行家社会实践活动”,回来后跟我如是说,乐得我心里开了花:“你是老郑家第4代银行传承人。”

  1949年5月12日,平阳解放,我们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接收了原浙江省银行在平阳境内的银行各分支机构。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平阳县支行成立。枯树逢春,百废待兴,根据中央部署,决定吸收一部分当地知识青年,充实到人民银行的机构当中去。父亲经过充分的理论实践准备,次年由鳌江区人民政府开出介绍信,参加了温州地区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的统一考试。一试定乾坤,喜被录取。经过一个月的紧张业务培训,父亲被分配到平阳县人民银行鳌江办事处工作。父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到60周岁光荣退休。现在留存的建国初期的平阳县人民银行会计报表上还能看到父亲清秀的阿拉伯数字和篆字名章。

  1977年5月,我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到人民银行当办事员。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经营性业务全部交给同时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1984年12月21日,平阳县人民银行对外加挂平阳县工商银行的牌子;1986年7月5日,人、工两行分设办公,独立经营,我被分配到工商银行这边。30多年的银行生涯,我干过点钞票、打算盘的传统银行业务,也尝试过信用卡、外汇等银行新兴业务。

  2010年,省工行的行报《浙江分行通讯》创刊20周年、发行1000期之际,我受邀写了两首“忆江南”小词:“工行好,行报来呼喊。八方英豪显雄姿,运筹帷幄领头雁,能不大发展。”“《通讯》靓,采编同上阵。存贷卡外善理财,钱衢婺瓯共争衔,文章胜赋铭。”

  2013年,省工行举办“我与工行三十年”征文活动。此时我虽已退休,但还是割舍不断与银行的情缘,撰写了《此生当与君结缘》一文参与活动,表达了我对银行浓浓的感情。

  1994年上半年,儿子高中毕业。因为我们对银行有着与生俱来的朴素感情,所以决定不考其他大学,报考了素有“浙江银行黄埔军校”之美誉、直属于人民银行总行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毕业之后,儿子毫无悬念地成为平阳县工商银行的一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儿子已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县级支行挑起了大梁。

  1996年11月,平阳工行的县支行机构从县城搬到经济重镇鳌江。该年年底,行领导班子邀请行内退离休老同志前来新大楼参观,家父也在其中。是日,我们祖孙三代人在新大楼前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

  自我从事银行工作以来,每一次银行的发展变化,都让我感慨万千。70年来,我县银行业和共和国一起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银行机构、存、贷款3个方面的变化中,可窥一二。

  建国初期父亲工作时,全县只有1家银行下辖县城和鳌江2个网点,干部员工共24人。而现在,全县拥有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十几个县级机构和几十家网点,人员翻了100多倍。

  存款方面,1949年至1955年间,全县年均存款余额只有124万元;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存款已超4千万元;到了个私经济活跃的1986年,存款首破亿元大关;2006年,突破百亿元;2019年8月末,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县各项存款超过640亿元。

  贷款方面,1950年7月,实物贷款逐步转为货币贷款,全县发放贷款4.4万元;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全县贷款余额为8千万元,1985年突破亿元。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1996年,贷款余额超十亿元;2019年8月末,各项贷款超过6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