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该怎么答?

2019-08-07 10:33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陈佳佳 编辑 宋淑莹

  近日,县妇联向社会招募若干爱心妈妈志愿者,计划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女童保护”家庭守护行动活动。此项活动,将儿童性教育这一“难以启齿”又刻不容缓的问题再次摆到了公众面前。

  目前,在我县仍有许多家长谈性色变,父母的闭口不谈和孩子的懵懂无知,使得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去获取这些知识,继而引发一些不良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县部分家长、老师、专业人士,来聊一聊如何向孩子讲性的问题。同时,让孩子知道要保护自己。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爸爸,为什么妈妈的胸部比你的大?”“妈妈,为什么爸爸有的东西你没有呀?”……对于这些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好奇的问题,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家住鳌江镇的沈女士有一个刚满六岁的女儿,下半年九月份将读小学一年级。对女儿进行性教育知识普及,沈女士并不抗拒,甚至觉得很有必要,但话到了嘴边,她发现很难。“每次孩子问这些问题时,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知道得谈,但不知道怎么谈才好。”

  市民杨女士与沈女士有着相似的“烦恼”,“每次孩子问我他从哪里来,我都用类似‘垃圾桶捡来的’‘从别人家领来的’搪塞过去。虽然觉得这样是对孩子不负责,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相较而言,市民李女士则较为机智些。早在女儿上幼儿园时,李女士就买了一本儿童性教育绘本《小威向前冲》,当女儿第一次问她“我从哪里来”,李女士将绘本拿了出来,女儿通过翻阅绘本得知,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和3亿个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参加游泳比赛赢得了美丽的卵子。“虽然女儿现在还不太理解‘精子’‘卵子’的具体意义,但这个年龄是灌输性教育知识的好时机,现在先让她有个模糊的概念,将来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采访中,家长们分成了两派,还有部分持中立意见。一派认为要及时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性教育,一派认为孩子还小,站在中立位置的家长则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归纳起来,“怎么教育”及担心性教育变“性教唆”,是大家最难攻克的关卡。

  

  在小学,性教育主题活动较少涉及

  有些家长不会教、有些家长难以启齿,学校方面呢?记者联系了我县多所小学的相关负责人,一提起青少年性教育这个话题,不少负责人都觉得有些敏感。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县没有统一的性教育教材。

  “我们学校目前没有统一的相关教材,但之前有开展过‘女童保护教育’讲座,邀请专业讲师为三年级的学生讲述如何爱护身体的知识。”麻步一小学的陈老师认为,这类活动很好,但实在是太少了。自她入职该校5年以来,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活动。同时,昆阳一小学的王老师也说:“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三四次主题班队会课,但多是‘食品安全’‘禁毒’‘文明礼貌’‘热爱祖国’‘环境保护’等类型,性教育主题还从未涉及过。”

  在小学,性教育知识“少得可怜”,究其原因是老师“怎么能和孩子讲这些”的心理在“作祟”。“有一次,我给学校的儿童性教育讲座写通讯稿,里面引用了一些当时活动发放的宣传手册里的‘触摸你的隐私部位’等语句,没想到的是,校领导竟然找我谈话了!他说这些字眼特别不健康,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表述,是很健康的教育。”“我有想过给学生谈谈青春期发育这一方面的知识,但一直没实践,怎么讲?如何讲?需要深思熟虑。”采访中,不少老师如是说。

  鳌江一小学的老师与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她在使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时,经常会有网页的弹窗广告出现,上面基本上是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看到这些广告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但是从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一旦这样的图片出来,下面就会发出一些声音,我们老师都是手忙脚乱地关掉。这也说明,多数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性概念了。”

  此外,记者从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获悉,目前,我县七年级下册的科学课中有一章名为《代代相传的生命》的课程。其中,在“新生命的诞生”这一小节中,讲解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等知识,共计4个课时。

  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初中科科长郑增利介绍,在初中阶段开展性教育,是必须实行的一项教育过程。“按照目前学生的成长规律,在7年级开展性教育是比较符合现状的。”郑增利认为,若有些学校未按要求“跳”过了相应的课程课时,则不符合相关规定。根据反馈情况来看,性教育方面的教学都能正常进行。“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以前,大家对性教育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了许多,老师讲课也会更自然。如县实验中学,还会通过班会课等开展青春课题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性知识。”

  同时,郑增利认为,当孩子身体第二特征开始成熟时,即5~7年级,是开展性教育的最佳时期。也就是说,其实小学高年级起,老师就可以开展性教育课程了。

  

  性教育没有年龄界限,越早越好

  据了解,县妇联已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女童保护”家庭守护行动活动,向社会招募若干爱心妈妈志愿者。招募对象主要为具有医学、法律、心理等专业知识的医生、律师、法官、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法律工作者等,将不定期到全县范围(特别是山区学校)开展女童保护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生理知识、性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课程等。同时,“春蕾计划”“放飞梦想共享蓝天”“女童保护教育”等为载体的儿童关爱行动,也是县妇联一直在做的事。

  在这些活动中,县妇联特邀请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张冰冰为孩子们开展防性侵方面的知识讲座。张冰冰于1994开始从事和孩子有关的广播电视工作;2015年的北京女童保护基金温州站,她受邀参加启动仪式,在现场听了一堂儿童防性侵方面的讲座后,感触颇深,并于同年考取了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资格。

  据统计,2015年至今年6月,张冰冰共开展了儿童防性侵讲座123场,参与学生达11132人次。其中,2018年开展讲座37场,今年上半年共开展讲座19场,讲座人数从四五十人至二百人不等。“一开始,是妇联牵头邀请我去讲课,后来家长、学校知道后也主动邀请我去讲课。从2015年到现在,讲座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表示社会大众对这块内容越来越重视。”张冰冰说。

  多数家长认为,性教育的相关知识较难启齿,“度”把握不好会吓到孩子。“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看不到的阴暗处,我们能做的,是把性教育放到灯光下,正大光明地给孩子看。以此来防止它在黑暗里默默发酵,成为可能伤害孩子的未知的猛兽。”张冰冰认为,家庭、学校及社会是与性教育息息相关的三个重要场所,性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其没有年龄界限,越早开始越好。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缝插针”地给孩子灌输一些性教育知识,当孩子问父母一些比较敏感的性知识时,父母要积极应对,不要逃避,并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在学校中,老师也可借主题班课等开展性教育,但可以换个用词,如与学生聊一聊“青春期发育”“认识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身体隐私”等,用更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性教育知识。

  此外,学校、县妇联等也应积极组织性教育进基层等活动,邀请专家,从更加专业的角度,为学生、家长授课,让其知晓性教育缺失带来的危害,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