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海岛振兴|看南麂大黄鱼如何变身“摇钱树”

2018-09-06 14:59 来源:平阳新闻网

  

  “我们只象征性拿了9平米展区,养殖的南麂岛‘麂翔’大黄鱼售价也数倍于传统近岸浅水养殖的同类产品,短短三天时间就收获了两千余万元订单。”8月31日落下帷幕的上海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让浙江碧海仙山海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志叠直呼想不到。

  这并不是南麂岛黄鱼第一次脱颖而出。早在2016年,这条来自南麂岛的大黄鱼,就曾“游”上了G20杭州峰会的餐桌。

  身价高却受热捧,南麂岛大黄鱼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

  

  

  近日,记者从平阳鳌江码头乘坐出发,踏上探秘黄鱼之旅。一路上,大风裹挟着巨浪,船只足足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停住了,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只见碧海蓝天中,远处网箱连缀成片,宁静而优美,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来,带你转转。”得知记者为黄鱼而来,养殖户温简条热情地拉着记者,驱车踏上了环岛公路。“哪里还有我们这么漂亮的海岛。”一路上,温简条脸上满是自豪。蓝绿的海水、1000多种海洋生物、独特的贝壳沙滩、天然大草坪……这个距离平阳鳌江港30海里的海岛,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早在1990年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1998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全国最美丽的十大岛屿之一。2004年,在南麂岛养殖的生态大黄鱼,经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监测检验,荣获“有机鱼”标志,成为全国首例经认证的海水养殖鱼类有机食品。

  次日凌晨4时许,迎着微亮晨光,温简条带着记者跳上一艘小船,水天一色的苍茫之中,远处小岛在海面上时隐时现,近处一个个网箱随碧波荡漾,成群海鸟翩翩起舞在海面上。船只开出数千米后,来到一个固定在海面的鱼排边,鱼排另一侧,另一艘渔船已候在边上。温简条带着工人,把10多筐小鱼小虾搬到鱼排上。

  “一个多小时前,这些鱼虾刚才海里捞出。”温简条随手抓起一把鱼虾,一条小海鳗拼命扭动身体从其指缝间滑落。工人们把一筐筐鱼虾倒在搅碎机操作台上,仔细挑走海鳗、河豚,“海鳗容易卡住机器,河豚有毒”。温简条指着搅碎机另一端流出的鱼虾泥说:“这就是大黄鱼每天的口粮,。”

  一桶桶鱼虾泥,很快装满了温简条驾驶的小船。乘着荡漾的碧波,跟着成群的海鸟,小船驶近一个近三千平米的围海插杆网箱,底部直抵10米深的海底,这里养了8万多尾大黄鱼。

  温简条边撒鱼虾泥,边拍打着水面,水面顿时“活”了,只见一群大黄鱼纷纷跃出水面争相进食,鱼鳞在日出的金色光芒里闪耀,“为了让它们身材更加苗条,我们通常只喂半饱,等到了禁渔期,我们会喂它们冰冻的小鱼小虾,同时,它们还要自己抢食游进网箱的小鱼小虾,解决温饱问题”。

  “吃鲜美鱼虾,住宽敞‘别墅’,享原生态生活,这些都是南麂岛大黄鱼的普遍待遇。”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蔡厚才告诉记者,南麂岛是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盐度高,污染几乎微乎其微,原生态养出的大黄鱼肉质结实鲜美,口感极佳。

  共建鱼儿出岛路

  

  

  南麂岛水质佳,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渔民不敢多养黄鱼。“南麂岛‘招’台风,一年8、9个台风都是‘家常便饭’,养殖大黄鱼好比赌博,弄不好会倾家荡产的。”土生土长的岛民渔民谢作社感叹。

  2012年,在岛上工作了近20年的蔡厚才,开始向渔民们推广全新的“超高分子材料渔网”,和防弹衣所用材料一致,鼓励大家向科技养鱼转型,大大提升了渔网抗击风浪的能力。

  为进一步消除养鱼的后顾之忧,2013年,在当地政府争取下,南麂岛成为浙江省首批“渔业互助保险”试点之一,渔民只需要支付30%的参保金,剩余70%由财政补贴。就在保险落实后的第三天,台风“菲特”来袭,摧毁了不少养殖设备。养殖大户谢作社说,第一时间到位的上百万元不等的保险赔偿,让损失惨重的他们,有了东山再起的底气。

  此后,谢作社的黄鱼养殖业越做越大,从过去的一万多尾,扩大到20多万尾。而整个南麂岛,大黄鱼年产量以35%的幅度不断增长。

  产量跟上了,如何让市场更加认可?谢作社等养殖户纷纷选择与酒店合作,温州人喜欢吃海鲜,摆婚宴或者宴请贵客时大多会点一道黄鱼。通过酒店平台,越来越的消费者知道了“半野生”的南麂岛生态养殖黄鱼。

  “我们还在全国开设了19家品牌销售门店,今年年前,将在上海再开设7家品牌店。”胡志叠告诉记者,所有门店只为这一条黄鱼“服务”。

  但是,大黄鱼离岸即死,市场上只有冰鲜、冰冻和卤制过的大黄鱼,从来没有卖过鲜活的大黄鱼。温州人吃大黄鱼图的就是一个新鲜,冰鲜要比冰冻新鲜,鲜活的大黄鱼自然要比冰鲜的更新鲜,酒店里卖的都是冰鲜大黄鱼,还从来没有鲜活的大黄鱼,温简条等养殖户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加压技术将活黄鱼包进氧气运输袋,装好的黄鱼24小时内都是活的,通过顺丰快递,直接把鲜活的黄鱼送入百姓餐桌。

  为持续打造好“南麂岛大黄鱼”这张金字招牌,去年,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麂镇政府联合当地的渔民企业家成立了南麂大黄鱼协会,并出台了南麂岛大黄鱼养殖规范条例。“我们通过以协会为媒介,加强海水养殖规范化管理,对南麂大黄鱼的养殖密度、养殖过程、养殖时限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定,鼓励渔业企业、从业者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推动资源共享,不断加强大黄鱼品质提升和品牌保护。”南麂镇党委书记林锟说,今后,只有品质过关的大黄鱼,才能使用南麂岛大黄鱼“招牌”。

  携手绿色发展路

  随着南麂岛大黄鱼声名远播,上岛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我们也搞不清楚,游客到底是冲着美景来的,还是冲着美味来的。”观海海鲜楼负责人洪祥郑笑着说,反正岛上的几十家渔家乐,每家都将黄鱼作为招牌菜。来岛的游客,大部分都会点一道黄鱼。岛上的黄鱼不用特别加工,洗干净后,直接下清水煮。水开后,撇浮沫,加葱姜、料酒、盐炖,一份香气扑鼻的黄鱼便做好了。很多游客吃完后,还意犹未尽,专门购置一些黄鱼带回去。

  游客纷至沓来,岛上渔民的身份也悄然发生转变。过去这个时候忙着出海捕鱼的吴端雄,如今不仅搞起黄鱼养殖、开农家乐、办民宿,还购置了一条专供游客垂钓的海钓船,年收入达百余万元。

  旅游带动黄鱼养殖,黄鱼养殖反过来促进旅游发展,两者携手阔步前进时,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麂镇政府却主动“泼”了一盘冷水:严格控制保护区内大黄鱼养殖面积,限制上岛游客人数。

  这意味着,养殖户只能向深远海要空间,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

  “深水网箱不仅能保护近海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养殖鱼类的品质,防治病害。”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一边宣传深水网箱建设意义重大,一边不断与相关部门做好交涉,克服南麂海域取得海域使用权难度大问题,争取网箱建设财政资金补助。

  今年6月,平阳县顺利完成2016年度中央财政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建设项目,新增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89只,新增养殖水体20万立方米,承担该项目的浙江碧海仙山海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五家养殖企业,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41.53万元。“只有保护好环境,才会有发展未来。”看到海面上漂浮垃圾,捞到渔船上带回,成为谢作社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在他看来,环保意识已深入每位岛民心中。

  为了保持生态和环境优势,岛上居民一致同意摒弃过去以柴油为主的能源结构,通过了清洁能源项目。结合风电、太阳能、储能系统的南麂岛微电网工程,让安全、清洁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家家户户。

  30余名渔民还自发成立了海洋保护协会。在捕鱼季节,他们开着自家的船,分区域对南麂附近海域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非法捕捞船只,立刻上报到平阳县海洋渔业局。岛上游客增多,垃圾处理难,一些岛民则自发组织力量对海滩、草坪上的垃圾进行清理。

  “我家住在南麂岛,鱼儿在浪里跳,鸟儿在风里飘,草坪把我柔柔地抱,月儿和我轻轻地聊。我家住在南麂岛,碧海仙山多奇妙,一半蓝,一半绿,岛不老,家不老……”这首过去当地渔民出海长爱哼唱的歌谣,如今正成为渔业养殖、旅游开发和海洋保护的绿色生态发展的真实写照。

  记者手记

  南麂“追”黄鱼

  8月24日起,受海上9级风浪影响,平阳鳌江往返南麂岛客运业务全面停运。经多方联系,29日我们一行四人获准搭乘鳌江港航局临时加班公务船上岛。船上我们意外遇上由中央、省、市组成的南麂岛环境“飞行”检查团。

  冒着如此大的风浪前往南麂岛进行飞行环保检查,这种近乎苛刻的环保要求,是被列为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的南麂岛特有的“礼遇”。随团一起登岛的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局总工程师蔡厚才说,这类飞行检查他们早就习以为常。

  针对201.06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区的南麂列岛最严厉的海洋生态要求,确保了南麂列岛海水质量常年保持在I类,同样是“圈养”,权威检测结果表明,南麂特殊的海洋生态使这里的养殖黄鱼与野生黄鱼的多项指标无限接近。

  因工作原因,此前,我先后两次赴南麂岛采访。第一次是十多年前奉命采访南麂边防派出所,随着边防官兵走村串户,当时渔民仍以近海捕捞为主,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渔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重重;第二次上岛是两年后,适逢暑期,岛上游人如织,让人尴尬的是游客很难找到合适的旅馆;此次第三次上岛,感觉眼前一亮,码头更大了,街道更宽了,星罗棋布的渔排预示着这里的养殖业十分繁荣,远观繁星点点布满山头的特色民宿也让人眼前一亮。

  在码头遇见年过四旬的养殖户温简条时,感觉他特别年轻,他笑着说,这一切应归功于大黄鱼特殊的养生功效,常年吃黄鱼让南麂人普遍“返老还童”。自称是岛上第一位“吃螃蟹”养黄鱼的他,初期在福建沿海开始养殖创业,终因黄鱼的品质和销路问题,让他铩羽而归。后来他回到家乡与温州知名酒店联手,在南麂试点养殖大黄鱼,定点供应高档酒楼,结果一炮走红,南麂黄鱼宴开始风靡温州餐桌。如今,他又开发出鲜活包装的南麂黄鱼,通过快递通道24小时进入部分家庭厨房,仅此一项黄鱼定制业务,他每年增收逾千万元。

  在风大浪高的马祖岙的海面上,记者登上了归国华侨胡志叠的饲养船,这位7岁赶海,20多岁出国把水产生意做到全世界57个国家的渔家汉子,60岁后决定回到幼时赶海抓黄鱼的南麂岛,他利用海外先进的养殖理念,借助南麂特殊海洋生态圈,将各项指标与野生黄鱼相近的南麂黄鱼,成功端上了杭州G20各国元首的餐桌,使南麂大黄鱼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菜”。

  站在颠簸的船头,胡志叠豪气十足地说,他创造了黄鱼养殖的3个全国第一:养殖规模最大,闽浙1000万立方米海域共养殖3000余万条黄鱼,从种苗生产到成鱼养殖全产业链的年产值已逾3亿;公司的南麂黄鱼在与全国118家企业竞争中,以品质最佳成功端上了G20餐桌;离岸50海里深海养殖大黄鱼,也成为全国惟一。“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带领南麂的渔民从近海走向深海,真正把圈养变成放养,让更多的南麂深海仿野生养殖黄鱼,走上寻常百姓餐桌,致富南麂渔民。”胡志叠望着海面坚定地说。

  在以大黄鱼为特色招牌菜的“渔家乐”观海楼餐厅,记者遇见正在检查工作的南麂镇党委书记林锟,这位扎根南麂岛27年的基层干部清楚记得,13年前,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上岛考察时,谆谆嘱咐南麂干部群众要换种方式“吃海”,他记得从三脚寮码头登上机帆船出海,专程考察了深水网箱养殖后,还亲手将大黄鱼幼苗放归大海。

  漫步在南麂美丽的海滩上,远眺海上起伏绵延的深海网箱。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清代诗人王莳蕙描述浙江沿海渔民捕捞大黄鱼时诗句萦绕在耳边。南麂深海大黄鱼,游上寻常百姓桌,总量近两亿元的南麂大黄鱼产业,正是温州乃至浙江浓墨重彩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海岛振兴的一个缩影。